close
雲南彌渡:借花燈激發貧困群眾餐廳油煙處理脫貧內生動力

雲南彌渡:借花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新華社昆明8月31日電 題:雲南彌渡:借花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新華社記者王海霞 丁怡全

“十個彌渡人,九個會唱燈,還有一個跟著哼”“兩歲的娃娃,三歲的燈齡(意為孕育期間已在學習花燈)”。花燈在彌渡縣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可謂“村村有花燈,處處鬧花燈”。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通過“搭臺子、寫本子、育班子”,巧借花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彌渡花燈是我國南北文化交流的結晶。明代漢族移民進入雲南時達到高潮,北方民間藝術和江南吳歌小桃園靜電機保養調相繼傳入彌渡,與本地彝族、白族先民土著文化兼容並蓄,又與當地山歌小調、方言土語相融合,形成瞭地域特色濃鬱的彌渡花燈曲調和花燈歌舞。

彌渡縣文體廣電局局長白成瑾介紹,2008年,彌渡花燈被列為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年來,彌渡縣整合項目,加大投入,構建“縣、鄉、村、組”四位一體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縣城中心區建成16000平方米的花燈廣場百姓文藝舞臺;在鄉鎮建成6個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的鄉鎮文化站,配套建設7個共11500平方米的小廣場;同時,建設村級活動場所766個,20戶以上自然村實現全覆蓋,為村民鬧花燈搭好臺,夯實陣地基礎。

“彌渡縣目前基本做到活動場所建到哪裡,哪裡就產生花燈隊。”白成瑾介紹,目前全縣范圍內人數在15人以上的花燈隊不少於700支。

彌渡縣立足傳統文化,聚焦脫貧攻堅,創作瞭一批花燈文藝作品。《十裡桂花路》取材於彌渡縣某農村幹群齊心修路甩窮帽的真實事件,經劇作傢藝術加工形成劇本,配以彌渡特色花燈曲調,啟迪觀眾認識到自力更生、團結協作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

花燈小戲《春風過後是暖陽》講述瞭駐村扶貧的劉幹部與村民大媽因扶貧工作結下深厚感情的故事。彌渡縣苴力鎮栗子園村村民張蘭說,花燈表演讓靜電除油煙機保養費用村民及時瞭解瞭國傢的扶貧政策。

《扶貧之歌》《葡萄熟瞭》《大小情緣》《精準扶貧》等扶貧主題花燈作品在鄉鎮、貧困村被村民所熟知。彌渡縣轉變傳播方式,擴大傳播范圍,將新創精準扶貧文藝精品制成光碟等發放到貧困村。

“花燈隊建起來以後,村民們的精神面貌有瞭很大變化,閑暇時聚在一起打麻將、聊是非的人少瞭,唱花燈、聊致富的人多瞭。”彌渡縣苴力鎮文化廣播電視中心主任王維蓮說。

為育好戲班子,彌渡縣8個鄉鎮舉辦瞭花燈歌舞培訓班、文藝骨幹培訓班,對全縣花燈非遺傳承人、文藝骨幹進行培訓,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名文藝骨幹、1名文化管理員參加培訓。

花燈表演增強瞭彌渡鄉村的文化造血功能,激發瞭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靜電機


4CE669591D7BE319
arrow
arrow

    wavbeloh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